新闻中心

饶子和院士:要培养科研领域的“田径人才”

2008-12-23 |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必要的精英教育”

来源:《科学时报》 2008年12月23

从“科研大国”到“科研强国”

在采访中,饶子和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他初次踏上大洋洲土地时,高速公路上的反光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漆黑的道路上,车灯一打开,前方道路上的反光片像一盏盏明灯立刻把高速公路变得清晰起来。

“当时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很大,国外同行的工作让我耳目一新,但给我启发最大的还是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

今年夏天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奥运会,中国以51块金牌高居各国之首,这是1984年中国首次在奥运会上获取金牌时所不能想象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但是,在田径项目上的遗憾,让中国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科学研究也是如此,在某些科研领域,我们的科学家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工作,有的甚至是世界领先的,但这些工作从本质上来说还是follow(跟随)。”饶子和说:“对于指导科研方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这‘三新’的创新,我们几乎还是空白,这也是我们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

在饶子和看来,如果要想追赶世界科学前沿,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己的强国地位,“三新”就是体育中的田径项目,是最本源的动力。

从“娃娃”抓起

“现在在国外活跃着一批优秀的华裔科学家,他们大多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培养出来的本科生。”饶子和说:“要像培养科研中的‘田径人才’那样,必须从‘娃娃’抓起,我所说的‘娃娃’,指的是本科教育。”

饶子和说,这些科学家多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而当时这些学校执行的是苏联式的五年制本科教育体系,在本科期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教改革在向西方学习的大趋势下,各高校纷纷由本科五年制改为四年制。“但是美国本科教育的总体质量未必值得恭维,我们的学习和借鉴要有所选择。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带来的是理科课程的压缩,这是一个不好的结果。”饶子和说。

在他看来,压缩基础课程造成学生缺乏后劲,对将来的科研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我是很怀念20世纪80年代大学本科五年制的时期,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坚实、总体水平很高,但是现在的本科教育并不让人乐观。”饶子和说。

饶子和由此提出一个设想,是否能在一些重点大学中恢复本科五年制教学体系(例如:4年本科+1年硕士),重新重视被压缩的基础课程,再培养一批基础扎实、有研究后劲的学生。

“近10年来高等教育获得了大发展,这是非常漂亮的!高等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这也是好事!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坚持必要的精英教育,只有这样,科研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创新才有希望,才有可能培养出科研领域的‘田径人才’。”饶子和说。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脍炙人口的名言,现在一点也没有过时,一定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尤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饶子和如是说。袁建胜

绕子和,19509月出生于江苏南京,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9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任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研究员,1996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主任,1999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任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2004年兼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2006526任南开大学校长,20061219被聘为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首任院长。

相关新闻

  • 042024.06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朱邦芬:有利学者培养科研品味的环境尚待形成

    时下,随着2024年春季学期进入尾声,一批年轻学子即将结束自己的求学生涯,进入科研岗位。同时,有更多年轻学子会在不久后开启自己的研究生学业。在此过程中,他们是否知道自己更适合哪些科研领域、选择何种科研课题,最终能否形成、又会形成怎样的科研风格?“这些都与学者在学习科研过程中形成的学术品味有直接关系。”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朱邦芬表示。年来,朱邦芬一直在提...

  • 172009.02
  • 102024.01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首席教授朱邦芬:创造一个小环境,让学生可以“胡思乱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的办公室本就不大,四处堆满的书籍更是占据了房间的大半空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办公室时,竟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正在“书堆”中伏案工作的朱邦芬。“这样的环境更适合做学问。”他说。清华大学给了朱邦芬一个适于做学问的“小环境”。作为物理学家的他,这些年主持清华物理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理念,同样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来物理学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小环境”。2023年4月,...

  • 282004.12
  • 042024.01

    李俊峰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50讲:“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

    2023年12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教授应邀出席“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第50场活动,以“‘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了讲座,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bet356官网在线秘书长唐杰出席本次活动。1600余位校友、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学习。李俊峰主讲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积极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并推出“强基计划”改革基础学科招生,选拔有志...

  • 222025.04

    融人文于数理,解人才培养之困

    《数理人文:第一辑》,[美]丘成桐主编,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11月出版《我的教育观:丘成桐谈求学与做人》,[美]丘成桐著,中信出版集团2025年3月出版学好数学,光靠做题有用吗?“刷题是对年轻人创造能力最大的打击。”清华大学荷塘东侧静斋内,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犀利指出,“拔尖人才培养,要不拘一格。”静斋是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所在地,聚集了众多世界知名数学家。多年来,丘成桐奔走在数...

  • 072024.05

    共谋发展,展望未来︱bet356官网在线水利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圆满落幕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bet356官网在线水利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泥沙数字厅召开。会议汇聚了众多水利行业的杰出校友和专家学者,共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为水利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会议由清华大学水利系安雪晖教授主持。

  • 232018.07

    科研“双院士” 育人“一甲子”

    刘永坦,1936年12月生。1953年-1958年, 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 282024.03

    丘成桐捐赠支持清华大学数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3月26日,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向清华大学捐赠,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丘镇英基金”和“梁若琳基金”,用于支持数学学科发展、新一代数学领军人才培养与求真书院建设。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邱勇,丘成桐,菲尔兹奖获得者、数学科学中心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出席仪式。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主持仪式。丘成桐致辞丘成桐...

  • 032018.04

    中科院院士陈晔光:做科研很辛苦也很有乐趣

    实际上,陈晔光是一名15岁上大学,21岁硕士毕业,博士、博士后一路拼下来的学霸;岁月流逝,他也依然是那个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时,说出“在美国做科研....